
運用吉他加效果技巧呈現出令人側耳傾聽的感覺,伴隨著蝴蝶、黃蜂一系列森林大戰結局竟是蝴蝶呈血瓣落下…喜歡John Zorn的朋友一定對這張New traditions in east asian bar band讚嘆,東西融合的架構下融入藍調的背景,除了音樂張力外,還多加了幽幽女聲的說書樂音織成一幅幅真實畫面,除了讚嘆John Zorn的過人創意外,也讚嘆他的執著。

用前衛怪傑實在不足以形容Zazou的天才,有趣的紙盒電視機包裝,似乎在暗示未來電視的雛型與音樂,Zazou傳達極簡的意念強烈而生動,而Caillaud則透過視覺藝術傳達當代極簡美學,兩者作品相互交錯帶來許多精神衝擊。

德國有德西廣播電台成立的電子實驗室,向來是電子原音音樂的大本營,而Stockhausen這位大師級人物,除了是個電子及序列音樂的權威外,還有個與他同樣出色並且曾來台演出的兒子Markus Stockhausen,會覺得這張唱片特別,主要還是來自他的封面-直升機,四架直升機搭載四名小提琴樂手同時升空,緩緩奏出科技與古典融合的超前衛樂音,實在佩服之至! Stockhausen曾說:音樂之目的是要令聆聽產生共振,重建人神間的聯繫。 沒錯!古老神祕的力量將再次復甦!

能夠站上國際舞台的中國音樂家眾所皆知除了奧斯卡得主譚盾外、另外最受人推崇而且是第一位在美國卡內基首演琵琶協奏曲的演奏家就屬吳蠻了,聽過她獨奏的人都知道那變化莫測的四弦音透過她的神指一撥,巨大能量立刻在她身上爆發開來,尤其是她在哈佛那場演出嘗試用李白的朝發白帝城、靜夜思和望廬山瀑布等唐詩樂句搭配著抽象水墨畫來展現中國文化,令人佩服不已,另外Terry Riley的In C低限音樂作品,被重新詮釋,吳蠻也在裡面有精采演出喔。

如同專輯名字,這張靈感來自1885年Santiago McKinn,The Captive White Boy的古老照片而來,照片主要敘述一名白人小孩(McKinn)遭受到印地安人的俘虜,期間小男孩感受到印地安人並不像外界所說的蠻橫,直到他要離開時竟演變成依依不捨的感人畫面,BUDD作曲訴說原意藉以反諷美國國歌的原意與種族滅絕形成對比,所以在音樂內涵與音色的變化上極其細微,由於早期環境音樂大多屬無調性實驗音樂,較具深層聆聽性質,而HAROLD BUDD的音樂常常以纖弱的鋼琴聲伴隨著環境音樂,就像是陽光照在湖面上亮眼,這張1991年在OPAL旗下推出的BY THE DAWN’S EARLY LIGHT,BUDD運用各種不同材料製的中提琴、豎琴(ALAN)、吉他手(BILL NELSON)和電子合成樂器的聲響編織出安靜且讓人心靈得以淨化的一張環境音樂作品。

聽簡約主義的作曲家RILEY, TERRY的作品總有時空逆流的心靈之旅,也許是因為他深受印度Raga音樂影響吧,所以聆聽他作品時總透露著一股平和的靈氣,優美又動人,每每進入畫面後靈魂便無法自拔….

由日籍歌手Mutsumi Kanamori與紐約傳奇DJ Maurice Fulton所合組的夫妻搭檔MU,在首張橫掃各大雜誌好評專輯Afro Finger and Gel之後,又推出了這張風格反諷特立獨行,並一致獲得舞曲界與Indie樂界(XLR8R、VICE、MIXMAG、PITCHFORK、THE WIRE、THE INDEPENDENT)好評的electro punk專輯,不論你是Rocker或Raver,只要你聽過他們的專輯,很難不被那龐克味十足的女Vocal吸引,歌詞裡面不但虧了Paris Hilton一下,再加上Maurice多年舞曲製作經驗(經典House國歌100% Pure Love、Jimi Tenor的Out Of Nowhere、紐約Electro大廠DFA、Lounge名廠Compost、優質House大廠20:20、實驗電音名廠Warp、另類大本營Touch And Go、德國Techno廠牌Cocoon均有他所製作的唱片),不管是各種類型的音樂,只要是透過他巧手Remix,馬上讓人為之一亮,聽過都說讚!

雖然這張專輯在2000年金曲獎大放異彩,但小弟我是到了誠音後才接觸到(><),一直很喜歡陳明章的東西,跟這張反水庫的專輯一樣…很真!上禮拜生祥來到誠音作演出,心裡著實喜悅,大哥只帶了一把吉他一聽現場不得了:怎麼跟聽CD一樣啊,不禁肅然起敬…敬禮!

這張是有天在整理巴西音樂無意間發現的,孤陋寡聞的我看了側標介紹後一試聽…真不得了,每首歌的創意十足外,由於Tom Ze目睹土生土長的亞瑪遜河森林區遭受到現代文明的入侵,強烈地感受到今日巴西社會貧苦懸殊下產生的種種社會問題,於是他的作品總有著強烈的社會意識風格。Tom Ze曾自言他的音樂如蚌般口吞沙石,日久才會變成珍珠。雖買不到Estudando O Samba這張專輯,如今聽他Estudando O Pagoda這張反諷性別歧視的專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在我們拜科技所賜擁有像Sonar、Nuendo、Reason...等音樂製作軟體來取代1952年在柯隆的德西廣播電台成立的電子實驗室,當時可是要有大筆的資金投入研究才有我們今天聽到的成果,有著”電子音樂之父”稱號,同時也是Frank Zappa頭號偶像的Edgard Varese,自然現在有在聽電子音樂的朋友一定要好好認識的一位大師...
(摘錄自側標) 出生於巴黎的作曲家是二零到三零年代間,最引人注目的前衛派音樂家,他認為「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獨特的聲音特質」因此十分熱心於實驗新的音效。在電子樂器還未出現的時候,瓦瑞斯已經遇見了電子音樂的到來,他的作品放棄音高,利用手邊可得的任何聲音資源進行創作,所以可以發出聲音的物件幾乎都成了他的樂器,因此瓦瑞斯作品經常使用到三十、四十件打擊樂器。《美國》是瓦瑞斯早期的作品,除了大量的打擊樂,他還使用警笛。《電離》是西方第一首完全為打擊樂器而寫的音樂作品,這部作品以大膽且新穎的開發新聲響聞名。《沙漠》是瓦瑞斯在一九四五年結合新、舊創作的作品。當時電子音樂已經出現,瓦瑞斯藉著錄音器材探索新的聲音。《奧秘》即由管絃樂團演奏的樂段,與錄音帶上錄好的音樂二者組合而成。
以上這10張個人覺得蠻有意思的唱片想分享給大家,除了感恩最重要還是希望大家能快快樂樂的逛唱片、試聽好音樂讓心情愉快就很美好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