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31

往意識深處孤獨的疾行者 阿部薰Kaoru Abe

自由爵士(free jazz)的產生部分來自於黑人樂手對於當時黑人社會處境不滿,轉而在音樂上思考解放的可能性:自曲式結構中解放,也代表著自白人箝制中解放。日本自由爵士雖非因種族衝突而起,但其嚴謹保守的社會規範形同樂手欲打破規則,解放自我。也因此流傳到日本後自由爵士更是光怪陸離,呈現了另一種風貌。John Coltrane在1967年的死更刺激了自由爵士的再度興起(也有人說是自由爵士的死亡〉。故自70年代以降,高柳昌行、吉澤元治、佐藤康和、富樫雅彦、豐住芳三郎等樂手將日本自由爵士推向世界舞台。而其中早逝的薩克斯風手阿部薰則更是日本自由爵士的瑰寶。

1978年9月9號,日本中音薩克斯風手阿部薰因藥物過量致死〈自殺抑或意外無可得知〉,得年29歲。阿部1949年出生,17歲自學薩克斯風,19歲出道,29歲身亡,其音樂生涯竟只有短短十年。日本導演若松孝二的電影《Endless Waltz》即是講述阿部薰生平,可惜筆者無緣得見。

1970年7月9號年與吉他手高柳昌行的巡迴表演,在2001年由DIW分成兩張發行:《集團投射Mass Projection》以及《漸次投射Gradual Projection》,實踐高柳自己的音樂投射理論。唯有透過破壞結構、藐視規則才有可能尋得真相。就像是回到了渾沌原初,無所謂混亂及秩序的分別,才能尋回被秩序所永遠企求的混亂。

《集團投射》以時間為軸線,兩人以疾速狂亂的方式演奏。高柳大量的feedback和阿部不協調且強力的長時間吹奏,令聽眾隨之進入狂喜之中。相反的《漸次投射》則以空間做為軸線,慢速清醒。此時期的阿部薰也採取此種態度,其音樂狂野乖張、凶狠急躁、自虐攻擊、顛覆式的吹奏。前衛爵士樂手Eugene Chadbourne曾經如此形容阿部的樂音:「阿部薰是歷史上吹出最粗厲的薩克斯風聲音的人!」但在這極度往偏鋒走的音樂卻辯證式地產生了美感。如此的樂風總讓人聯想到Albert Ayler和Anthony Braxton。但有別於Albert Ayler的社會意識以及Anthony Braxton的精密計算,阿部薰則是偏執自省,放大內心的瘋狂。
除了次中音薩克斯風之外、中音薩克斯風、口琴、吉他、鋼琴、中音豎笛也是阿部薰的拿手絕活,也發表了不少以這些樂器即興獨奏的曲目,他的彈奏大多突顯不和諧性,有時也結合日本傳統音樂元素,把吉他彈得像三味線,或是玩玩標準曲。

他對音樂的要求可在他的自述中了解:
「 我要的是迴避所有判斷的音樂、永不毀朽、能突破所有意象而獨立;來自生也來自死、會死的聲音。圍繞在我身旁的聲音、像是突然戒毒癮所產生的症狀的聲音、拒絕被私自擁有的聲音、發瘋的聲音、自大千世界溢出的聲音,聲音之聲音。」
阿部薰也遵循了爵士樂的地下傳統:酒精與毒品。其音樂與毒品相互滋養而成。

DIW同時也發行了10張在1977至1978年間阿部薰巡迴表演的獨奏錄音以及生前最後一張個人專輯《Last Date》。獨奏的樂器包括高音、中音薩克斯風、吉他、口琴、低音單簧管以及鋼琴。此時29歲的阿部,吹奏速度慢了下來,有了留白之美,不再使勁用力吹,力道的控制更精進,也不再要求自己每個音都要吹到,而是小範圍地反覆試驗。這11張專輯讓我們見到阿部薰生前最後一刻的成長。
之所有大多數阿部薰的專輯皆是獨奏專輯,也是因為其特立獨行、沒有底限的風格使得其他樂手不願配合。也正因如此才可讓我們更清楚地看見聽見阿部薰。

ps.目前館內尚有Last Date、集團投射、騷vol.2、vol.4、vol.5、vol.7、vol.8。如有需要請留言。

3 則留言:

  1. 關於阿部薰傳記的電影"Endless Waltz",若有興趣的話可以跟我連絡,無字幕。

    從電影中也可以看到阿部薰受到現象學的影響。

    回覆刪除
  2. "唯有透過破壞結構、藐視規則才有可能尋得真相。就像是回到了渾沌原初,無所謂混亂及秩序的分別,才能尋回被秩序所永遠企求的混亂。" 這句話好棒,請問是來自阿部薰的訪談或相關資料嗎?

    回覆刪除
  3. 這是才女"邊"的自撰文字
    可惜她已不是小園丁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