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hael Nyman那如若被急凍於冰山的音符,自電影《9歌》坍塌而下時,那一幕幕性愛的追憶更令人感到揪心…引起影評一片譁然的《9歌》,以貼近生活的側錄,將9首歌曲標示為愛情的記憶點,寫實得近乎血腥,卻也是愛情最常見的模樣。《曾經‧愛是唯一》則以更純綷的音樂靈犀,展示愛情裡的吉光片羽,雖然愛情的火光短暫,卻真誠溫暖。同屬愛情體裁的還有《巴黎小情歌》的法式歌舞奇想,甚至還有《瓦力》、《五尾狐》的兩小無猜,在在都顯示著新式愛情片的多元開展,《瓦力》是皮克斯與迪士尼攜手合作的環保鉅片,卻以細膩的單純情感貫穿全劇,更加令人悵然與惋惜。而《五尾狐》更是值得推薦的清新佳作,導演李成疆在動畫界素有韓國宮崎駿之名,致力從事兒童育樂的導演,藉由《五尾狐》重新演繹鄉野傳說以承續文化傳統,卻意外地滲透了幾許村上春樹式的超現實幻境,劇情跨越種族、性別,搬演動人、真摯的友誼,是滿佈想像力的精采作品。
《里斯本的故事》、《琳達!琳達!》則剛剛好可以對照著欣賞,《里》片由歷史、天命融進城市骨裡的樂音,細膩、溫柔卻又震顫人心,叫人看得瞠目結舌、啞口無言,原來,這就是音樂!而青春、熱血卻剛毅無比的女力樂團,也過癮地讓我們重新再做一次夢,其實電影就是青春就是夢,而音樂總是可以輕易地跨越種種深溝鴻渠,滲進我們滿滿的感動之中…
另外還有兩部同樣醒目的法國片《茉莉人生》、《雜貨店老闆的兒子》,都是以個人成長史輕輕地講述自身對於土地、家國的認同,前者改編自伊朗漫畫家莎塔碧的同名作品,以幾乎一模一樣的畫風搬上螢幕,運用簡潔的黑白線條,減輕那種族歷史曾經施加的不可承受之重;後者則以風光明媚的田野美景,慢慢烘培專屬於鄉間的濃郁人情味,簡單的故事情節中,深藏了最豐厚的人文景觀。然而同樣擁有沉重家國包袱的人,莫過於十四世達賴了,《達賴十問》除了清楚地整理了西藏近代史,更以人民、土地、政治等角度理解達賴到底是怎麼樣的一位領袖,甚至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片中達賴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述反對暴力的立場,堅定地信仰真理,震撼而動人!《教宗的洗手間》更是一部完全意在言外的宗教片,劇情荒謬、天真,甚至連一點點的宗教哲理都未曾提及,卻經由小人物之間的日常生活,激發關於資本、父權、慾望等議題最深刻的反思。
《莫內和他的朋友們》、《NARA: 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CONTROL》、《情慾克林姆》等片則不約而同地以藝術家的個性、私生活為主軸,採集各式樣的生活切片,試圖追溯藝術成型前的初始樣貌。《CONTROL》以黑白畫面制約失控的情節,導演銳利、細膩的視角,將藝術家的生活凝結成一幀幀前、中、後景都滿溢情感的藝術品;《情慾克林姆》更是將文本一再地破壞、重組,只留輪廓,創作出如克林姆作品般的耀眼藝術。
《明日的記憶》、《潛水鐘與蝴蝶》一外一內地細究著病症為人類帶來的苦痛,卻也殊途同歸地清晰描繪出生命的堅韌。正如今年異軍突起的《飛行少年》,揭露了所謂非(常)行(為)孩童的命運與處境。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太多值得我們注意的角落,但我們就是被其他嘈雜給蒙蔽而自然地忽略了,這次導演黃嘉俊向人們展示了一個佈滿強勁野草的幽暗角落,那裡或許充滿傷痕與不堪,但同時也滿溢著無比真實的生命力。就像《海角七號》裡的洪主席、茂伯、水蛙…這些真實無比的市井小民,在螢幕上複製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追逐著我們的夢,這樣集體、真切的得意與失落,非但拉近了藝術與商業的距離,更為台灣帶來了最寬闊的理解、最熱血的生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