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3

It’s a strange world, isn’t it?


(大衛林區與穆荷蘭大道演員合影)

風格化大導的拍法有兩種類型
一是簡單劇本複雜拍 如:王家衛
一是複雜劇本簡單拍 如:阿莫多瓦

大衛林區呢?!
就是那位複雜劇本複雜拍的要命大導
以象人、雙峰、藍絲絨聞名世界影壇的DL
作品迷離、奇幻更充滿了不可解的意外

看過大衛林區影片的觀眾
必定對於其影像風格之懸疑、詭譎、神秘、鮮豔印象深刻
但大家一定不相信
這位美國大導執導的電影迄今不過十來部
綜觀所有世界大導的性別定位、身家背景
你都不難想像大衛柯能堡、葛斯范桑、阿莫多瓦何以拍出一部又一部
既巔覆又叫人瞠目結舌的叛逆作品
但大衛林區的偏執成因
可能真的算是難得一見了
據DL所描述的成長狀況
就是一個極其和樂的標準美式家庭
家境小康、父母慈愛、兄友弟恭
連求學、就業過程都順利地令人難以置信
於是DL的心理對於這樣簡單的人生滿懷狐疑
甚至對如此的安逸恐懼了起來

於是你看見DL的片子
充滿了戲劇性、甚至是不可解的離奇事故
然而關於未知的恐懼其實也算不上什麼獨到的文本思考
DL賦予這些文本真正生命的部份是其中的影射、分歧
以及反轉再反轉的夢境設定
說是夢境
其實只是DL對於這些事件的不確定
正如他對於安逸的恐懼
事實上DL到今天可能都還未碰過他所設定的任何一種意外情境
於是他當然不可能拍出篤定的態勢

綜觀上述種種因素
使得DL的電影成為艱澀難解的代名詞
除了充滿影射的元素與題材
電影的銜接方式更造就了
DL的電影得以無限上綱解讀的獨特情形

當初穆荷蘭大道在美首映後
即有媒體稱此片為”100個人看完後會有100種解讀”的奇片
片中除了權勢、名利、人性、情愛的翻攪以及隨伺埋伏的突發事件之外
更以模糊的時空背景抽離了真假虛實之間的邏輯關係
但DL真正厲害的並不是僅單單混淆那些情節
而是以更神秘、精巧的邏輯使得渾沌、不相干的各式情節皆可隨意拼湊指涉成另外一種模樣

DL不喜歡看結局
也不喜歡拍結局
光是如此偏執地捍衛想像力
就足以讓人明白他何以成為當代大導之冠

喜歡大衛林區嗎
去參加他的會員俱樂部吧(davidlynch.com)
他會以一貫的奇怪與認真跟你聊天喔


大衛林區作品年表
1966 Six Figures Getting Sick
1968 The Alphabet
1970 The Grandmother
1977 橡皮頭 Eraserhead
1980 象人 The Elephant Man
1984 沙丘魔堡 Dune
1986 藍絲绒 Blue Velvet
1988 "Français vus par, Les" 迷你影集
1990 双峰 Twin Peaks[TV-Series 1990-1991]
1990 我心狂野 Wild at Heart
1992 双峰[電影版] 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
1996 盧米埃和他的夥伴們 Lumière et compagnie
1997 驚狂 Lost Highway
1999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The Straight Story
2001 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ive
2002 大衛林區短片集 The Short Films of David Lynch(video)
2002 Darkened Room
2002 Rabbits
2002 啞巴樂園 Dumbland
2006 內陸帝國 Inland Empire
2007 浮光掠影 To Each His Cinem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